為什么大部分兒女親家之間很少來往,或不來往?
親家之間,是一對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利益矛盾的共同體。
雙方處好關(guān)系的,少之又少,難之又難。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這個經(jīng)怎么念?每個人的念法不同,不同的念法,效果就不同。
有的親密無間,有的敬而遠之,有的若即若離,有的死活不想往來,成了冤家對頭。
兒女結(jié)婚,成為了一家人,為雙方父母,架起了一座互動的橋梁。
兒女成為一家人,雙方父母按道理應(yīng)該為小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貢獻力量,可實實在在的生活,卻不能盡如人意。
一方是兒子,一方是女兒。
一個是娶,一個是嫁。
雙方父母的心理情感根本不一樣。
親家之間由于文化水平的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處事方式不同,經(jīng)濟收入的不同,道德修養(yǎng)的不同,地域差異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諸多方面的因素,都會使親家之間不好相處。
小兩口之間如果不能心朝一處想,勁向一處使,親家之間根本就處不好關(guān)系了。
有的親家為達到一己之私之目的,往往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制造矛盾,把親家關(guān)系搞得仇深似海。
有一個姓馬的夫婦,為了達到占有女兒住房的目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女兒的丈夫姓郭,公婆郭氏夫婦,二人一生勤勞能干,公公是個退伍軍人,退伍后,在一個事業(yè)單位上班,把兒子培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個醫(yī)院,當了科室主任,找了一個對象,是本科室的醫(yī)生,夫妻二人,婚后生了兩個男孩,孩子的爺爺奶奶,把兩個孫子,帶到讀小學后,兒媳的父母,批唆自己的女兒,趕走孩子的爺爺奶奶。
姓郭的兒子,死活不讓父母離開。
兒媳的父母,直接搬到女兒家里去住,讓女兒逼迫自己的丈夫趕走自己的父母。兒子不同意。
他們就讓自己的女兒,要挾離婚,一個多月不回家,孩子的爺爺奶奶,為了家庭和諧,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不得不卷起鋪蓋走人。
女方的父母,家里還有一個兒子,兒子不孝順他們,他們無法在一起生活,就用了這樣一個壞主意。
親家之間,為了減少矛盾,要少來往,不來往,少經(jīng)濟往來,或者經(jīng)濟不往來,要少見面,少接觸,少說話,少參與兒女家中事務(wù),少介入兒女家庭的矛盾。
無論你怎樣做,親家的關(guān)系,想處好確實不容易??!
這就看你的命運,這就看你找一個什么樣的親家了!
相處越多,接觸越多,摩擦就越多,矛盾就越多,在一起呆的越久,矛盾就越難調(diào)和。
你是如何處理親家之間的關(guān)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