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關于日歷的分類介紹?
日歷的分類分為陰歷、陽歷與陰陽歷三種。
一、陰歷是中國的傳統(tǒng)歷法之一,是古老國家最初的年歷。以月亮的視運動規(guī)律為依據(jù)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也被稱為"農歷"、"殷歷"、"古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真正意義上的陰歷,就是伊斯蘭歷(回歷)。即十二個陰歷月為一年,不管季節(jié)變化。陰歷主要用來指導他們的宗教節(jié)日等。
二、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又稱太陽歷。陽歷是根據(jù)太陽直射點的運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其歷年有兩種,一種是平年,一種是閏年,閏年和平年僅差一天。
世界通行的公歷,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并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于世界各地。
三、陰陽歷則是在天文學中是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英文學名為 lunisolar calendar 。陰陽歷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1個月,但設置閏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shù)與回歸年的天數(shù)相符,因此這種歷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
擴展資料:
日歷的由來:
中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jù)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shù)乃剑@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的使用,大約在1000多年的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就在皇宮中使用,因此又稱皇歷。那時的日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shù)和每月的天數(shù)相等,每一頁上寫上月份和日期,交給服侍皇帝的言行官,由言行官每日在日歷的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終,先交皇帝過目,然后再送史官存檔。
史官即按照日歷所記載的內容,結合朝廷和國內各地做發(fā)生的大事,編寫“國史”。后來朝廷許多大官覺得這樣的日歷不錯,于是紛紛仿效,編制供自家使用的日歷。然后又有人把歷書上的干支月會、節(jié)氣及黃道吉日都先印在日歷上,留下大片空白以備記事。
日歷發(fā)展成為掛歷、臺歷、電子日歷,只是近百年的事。月歷常會配以圖像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歷的其中一種裝飾畫。如今它們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日歷用于記載日期等相關信息。每頁顯示一日信息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個月信息的叫月歷,每頁顯示全年信息的叫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