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老人摔倒版
在回家的路上聽廣播,聽到了武漢88歲老人摔倒后無人攙扶、在掙扎中慘死的新聞報道和評論,挺糾結(jié),雖然類似事件已經(jīng)聽過不少,可是這是最慘烈相信對社會觸動最強烈的一次。我們的社會學家、文學家、心理學家都干什么去了?這難道不是該是他們的研究責任嗎?找出原因在哪里,然后分析我們錯在什么地方,應該如何改進以及預防?如果這個動作是在以死為標志的事件被引起報道和重視之前完成那就更好了。
可惜一個房價把人整啞口了,一個戶口將求知的孩童和他的父母為難了,一場春運將親情淡定了,一個病讓人對醫(yī)院恐而遠之了……,我們整體地沉默、失語,沒有游行示愛、沒有自發(fā)地默哀、追悼、祝福,沒有辯論反思,甚至沒有人生氣。
聽廣播里面一個湖北襄樊的老哥講了他的經(jīng)歷:一次提醒大聲叫一個靚女錢包掉了,被那女的怒喊:“你想干嗎?”——以為他要耍流氓;一次在老家扶起一個老漢被他的兩個兒子暴打(他的原話),直到老漢說不是他撞的——而兒子呢沒有道歉就帶著老漢走了,更沒有道謝;一次見一個人被前面的自行車刮了輕傷,問她怎么不抓住“肇事者”——結(jié)果被誣陷拉住,到醫(yī)院賠了80多塊錢。我不知道他以后還會再繼續(xù)做好人嗎?如果我們是他的家人該如何安慰他呢?說社會上還是好人多嗎?可是接二連三的案例讓我們怎能忍心告訴他:——“親愛的,應該活在天下無賊的夢里”——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像傻根兒那樣幸運。
如果我碰到一個摔倒的人,我會毫不猶豫地扶起他嗎?如果以前,我會;如果在歐美,我可能也會;可是現(xiàn)在,我不知道,或許不會去扶他,甚至會不會趕快跑開?我想我至少會找個安全的地方報案,或者趕快跑著去找保安。我會教育兒子碰到這種需要幫助的人就趕快施以援手嗎?對不起,我恐怕不能,我得為他需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負責。——至少我得告訴他幫人可以,別把自己搭進去了。
可是,這一切,會讓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豪、會讓我問心無愧嗎?
在吃飯時聊著這件事,腦中想到了《飛天》的歌詞,將其歌詞如下,以作對武漢事件的紀念:
“世界已經(jīng)變了
讓人心兒碎
這可是社會犯了錯需要人贖罪
回看歷史故事
那曾經(jīng)的志氣英豪
你所有的熱愛
只能隨房價灰飛
圍觀的人群之中
那躺地上的是誰
任內(nèi)心受盡煎熬
維看躺者流淚
失語的哀嘆中
誰在匍匐著掙扎
只等稱是自己跌到
才敢去救他
老人老人成了“賊”
你得罪了誰
不過是風氣壞了,自保已經(jīng)很累
圍觀圍觀不伸手
你是否心也累
要是自己也摔倒了——這事再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