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四廠五廠是什么?
河南網(wǎng)紅毛子哥,曾經(jīng)有一首傳唱的神曲《我是不是恁哥》,讓鄭州人記憶猶新。歌曲里面唱的,四廠走一走,二砂轉(zhuǎn)一轉(zhuǎn),其實主要說的就是鄭州西郊的生活,還有鄭州棉紡廠神一樣的存在,下面就來說說這兩個地方,構(gòu)成了鄭州生活氣息最濃郁的地方。
鄭州的國棉廠是在豫豐紗廠的舊址建設(shè)的,1***年國家實施“一五計劃”相繼建設(shè)了五個棉紡廠,曾經(jīng)是全國最大的棉紡廠之一,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多次來視察工作,為鄭州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記憶中的鄭州西郊國棉紡織廠,工廠門口正中間掛著一個圓表,每到中午準時下班的時候,廠里的鈴聲就會匆匆響起,穿著淺藍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的女工,陸陸續(xù)續(xù)從鄭州一廠大門走出來,拿著搪瓷飯盒,或者去對面市場買飯,或者急著下班回家。
晚上跟著大人去國棉四廠職工浴池洗澡,一張票也就幾毛錢,進去以后里面很大,很多木條長椅和鐵皮柜子,赤身裸體的人再換衣服。里面霧氣朦朧,幾乎窒息,大池里面水很燙很臟,淋雨也要等待,每次都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很熱鬧。
鄭州四廠五廠的燴面館都是樸實無華的,其中以四廠燴面和醉仙燴面的咖喱味燴面為代表,還有五廠梅記老式燴面。燴面的味道不一定是鄭州最好吃的,但是比較正宗,西郊人就認這個味兒。
鄭州這幾個棉紡廠很有生活底蘊,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坐在四廠的老家屬院飯店門口,老鄭州人光著膀子,吃著燴面和燒烤,喝酒劃拳猜枚,比起現(xiàn)實中的市井平凡,這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后來,國家進入改革開放,鄭州的棉紡廠開始衰落倒閉,很多職工面臨下崗,鄭州棉紡廠變成了一座歷史遺留的城市建筑。鄭州棉紡路的棉紡廠地皮都給賣了,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住宅樓房,讓曾經(jīng)的棉紡廠變成老鄭州人追溯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