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并非“積貧積弱”(轉載)
多少年來,歷史書上學到的知識和公開發(fā)表的論著中所描述的宋朝是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在一個偶然的時間里,本人由于考試需要去查看一些歷史文獻時發(fā)現(xiàn),宋朝,這個朝代被我們嚴重的誤解了很多很多年。真實的宋朝是怎么樣的呢? 宋朝,絕對不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而是一個中國歷史上綜合國力最強盛的朝代!
也許有人會講:大唐帝國才是中國國力最強盛的朝代。唐宋兩個朝代相比較一下:
唐朝主要是軍事、外交表面上比宋強;但就經(jīng)濟、生產(chǎn)力水平上講宋朝比唐朝強;尤其是經(jīng)濟上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富有的時代。宋代整體上科技也比唐代強。
唐朝人口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唐朝100年后才恢復并超過隋朝極盛時的水平),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即使是南宋時的人口也比盛唐多一千多萬。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2的差距。
唐朝最盛之時人口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座,而北宋末年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竟發(fā)展到*2座。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與*2的差距。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端问贰份d,“東京居民有20萬戶?!卑疵繎?人計算(前文“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一說可證,當時沒有計劃生育,人均壽命較高,中等戶一般都有子女10人左右,大戶“可達*0—40人),大約有人口1*0萬左右。再加上數(shù)十萬禁軍(水滸中稱“80萬禁軍”),幾萬皇親國戚、政府官員及其家眷、傭仆,流動商販、游民和外國僑民,東京人口應當不下200萬!這一數(shù)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長安、洛陽,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特大城市。而11世紀時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過萬人,到1*世紀(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僅有10萬人口(今天聽到人們稱蘇州為“東方的威尼斯”我就覺得別扭,宋朝的蘇州不知比威尼斯富庶繁華多少倍)。不只是東京,宋代10萬戶以上的城市還由唐代的十多個增加到40多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南京之后,世界上第4、第*個人口超越百萬的大城市。北宋時,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人口均在百萬以上。
唐朝的城市在夜里寧靜漆黑,宋朝的城市在黑夜喧鬧燦爛。宋朝已出現(xiàn)了最早的夜市。宋城在黑夜里是的光明之城。宋朝的城市是晝夜不息的商業(yè)涌動的城市。始終堅持著“城郭之人日夜經(jīng)營不息,流通財貨,以售百物,以養(yǎng)鄉(xiāng)村”。所以宋朝的商業(yè)洪流、經(jīng)濟的繁榮進步增長即使在黑夜也不曾停息中斷。唐宋差距有多大?是每天12小時與24小時的差距,是昏黑寧靜與光明喧鬧的差距。
唐朝從貞觀到天寶用了100多年的時間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宋朝從開寶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從農(nóng)業(yè)耕地面積發(fā)展效率上說宋朝是唐朝的2. *倍。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與*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積最高約為620萬頃,宋朝耕地面積最高約為*24萬頃。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畝約合今0.*8*畝,宋代一畝約合今0.**4畝。換算成今畝算唐朝耕地面積為48*萬多頃,宋朝耕地面積為*11萬多頃。唐朝、宋朝都有隱田現(xiàn)象,而宋朝更嚴重。唐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折合市畝為6億畝,宋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折合市畝為8億畝。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與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畝約1.*石,宋朝平均每畝約為2石。宋朝平均每畝比唐朝提高*0%。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與2的差距。唐朝耕地一年一種,最高畝產(chǎn)2石。宋朝耕地一年兩種,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種、四種。最高畝產(chǎn)達6至*石。唐朝因耗糧之故而屢有禁釀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勵釀酒。這正說明宋朝農(nóng)業(yè)的強盛與發(fā)達。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與*的差距。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項,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項。宋朝對領土的開發(fā)利用程度遠大于唐朝。用宋人的話說:“昔人足跡所未嘗者,今皆為膏腴之壤?!碧瞥c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與4*6的差距。
唐朝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宋朝是商品經(jīng)濟社會。唐朝以“農(nóng)業(yè)立國”,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農(nóng)稅是國家稅收的根本。宋朝以“工商惠國”,是以商業(yè)為主的商業(yè)經(jīng)濟,商稅是國家稅收的根本。所以宋人說:“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賴商稅?!碧瞥c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與商品經(jīng)濟的差距。唐政府絹帛收入最高額為*40萬匹,宋政府細絹收入則高達244*萬匹。這只是稅收,如果按產(chǎn)量算差距更大,而且唐朝的絹帛在質(zhì)量也和宋朝相距甚遠?!疤平伌侄?,宋絹細而薄?!碧瞥c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40與244*的差距。是粗厚與精細的差距。
唐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唐玄宗時的*2萬*千貫。宋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宋神宗時銅幣*06萬貫,鐵幣為 88萬貫。兩者相差的近20倍。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0與*00的差距。這還不包括宋朝政府發(fā)行流通的紙幣。而且宋朝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也進入商品流通領域。一個國家的貨幣流通量代表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水平與實力。銅錢是足值貨幣,它本身的價值就超過它的面值。如果一年相差10多倍,十年、百年相差多少倍?唐宋差距有多大?唐朝與宋朝的經(jīng)濟總量差距有多大?是足值貨幣總量千倍以上的差距。
粉紅部分為北宋最大疆域
宋朝時期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貧窮落后的野蠻與黑暗中摸索——歐洲也不例外。許多西方學者認為,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城里一個看城門的士兵。近年來更有人通過黃金價格折算,計算出北宋的人均GDP達2280美元!這一數(shù)據(jù)即便是放在今天來衡量也是了不起的成就。雖然這樣的計算并不科學,但是史學界公認的看法是,宋朝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占當時世界的*0%以上,最高達80%! (201*年我國的GDP才占世界GDP總量的8%)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其他地方最好水平至少富裕一倍!宋朝的富裕首先表現(xiàn)在朝廷的歲入(年財政收入)上。宋英宗治平二年(106*),宋朝經(jīng)過100年的發(fā)展,歲入為1.161*億貫,神宗變法后最高達1.6億貫,大約為盛唐的*倍,按照銀錢的一般兌換率1貫折合一兩白銀計算,約合白銀1.6億兩(考慮到有宋代銅錢一直緊俏短缺的因素,這一數(shù)值可能被大大低估)!即便是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這是一個怎樣的數(shù)字呢?明隆慶*年(1**1)國家歲入白銀2*0萬兩。張居正改革后的萬歷28年(1600)年,歲入400萬兩。明末天下大亂,明政府為抵御后金和剿滅農(nóng)民起義軍,先后加派遼、練、剿“三餉”,橫征暴斂,每年也僅得1000萬兩左右。這時距南宋滅亡已*00多年,明朝在國土面積遠大于宋朝的情況下,年財政收入連北宋的1/10都不到!清朝比明朝略好些,順治*年(16*0年)歲入148*萬兩,200年后的咸豐年間,約為*000萬-4000萬兩。而此時中國人口已近4億,超過北宋2—*倍。直到清朝滅亡前那有限的幾年里,在改變征收體制、計算方法和一系列外因的作用下,國家歲入才達到宋朝的水平。
支持宋朝龐大財政收入的不是橫征暴斂、竭澤而漁,相反,宋人的生活水平相當高。即便在被宋徽宗胡天胡地折騰了20多年后的北宋末期,真正因為生活不下去而造反的人也很少。(試看《水滸》中的梁山好漢,有幾個是因為饑寒交迫才落草的? )宋朝的財政收入高,是基于宋朝發(fā)達的經(jīng)濟,特別是繁榮的商業(yè)。以熙寧10年(10**)為例,北宋稅賦總收入為*0*0萬貫(不含左藏庫、封樁庫),其中農(nóng)業(yè)兩稅2162萬貫,占*0%;工商稅4*11萬貫,占*0%! 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不是農(nóng)業(yè),而是工商業(yè)——宋朝堪稱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yè)化”國家!
相比之下,唐朝最鼎盛的時期財政收入不過**00萬兩。
唐朝首都有140多個行業(yè),宋朝首都有440多個行業(yè)。宋神宗時開封就有六千四百多家大中型工商業(yè)者,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販。南宋時杭州城外都是“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shù)日經(jīng)行不盡?!彼纬漠a(chǎn)業(yè)結構的多樣化、精細化與系統(tǒng)化遠遠超過唐朝城市。宋朝比唐朝多的每一新興行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難以估計的。每一個新興行業(yè)的出現(xiàn),都說明宋朝的蓬勃發(fā)展。每一個新興行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是難以估計的強大。如宋朝新興產(chǎn)業(yè)私人印刷業(yè),把書籍大量翻印買到遼國、高麗、日本等國。宋商人用知識科技給宋朝換來大批利潤。唐朝沒有私人印刷業(yè),更談不到出口創(chuàng)匯了。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40與440的差距。是0與*00的差距。
唐朝的南方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是落后的蠻夷之地,所以在唐代文人筆下的南方竟是環(huán)境惡劣的“煙瘴之地”,乃“蠻夷之鄉(xiāng)”、“化外之國”。唐朝從始至終在南方長江流域沒有一座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而宋朝的南方長江流域杭州、蘇州、成都都是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唐宋差距有多大?是“南方地惡”、“江南瘴癘地”與“蘇湖熟,天下足”、“天上天堂,地下蘇杭”的差距。是落后、貧窮與繁榮、富強的差距。
唐朝的奴婢“律比畜產(chǎn)”,宋朝的奴婢是“雇傭良民”。唐朝的佃農(nóng)、奴婢是奴,宋朝的佃農(nóng)、奴婢是人。唐朝的農(nóng)奴像狗一樣在市場和驢一起被買賣?!芭举v人,類同畜產(chǎn)”“買奴婢、馬牛馳騾驢等,依令并立市券。”他們沒有人的自由只是主子的私有財產(chǎn)。 “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奴婢既同資財,即合由主處分?!彼麄儧]有翻身的一天,永遠是奴。而宋朝的佃農(nóng)有人身的自由,“不愿開墾者,即許退田別佃?!彼麄冞€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地主、商人、將軍、官員。唐宋差距有多大,是畜產(chǎn)與良民,奴與人的差距。
唐與宋更大的差距是人與人的差距,唐朝的印刷術只用于印制佛經(jīng)而未用于印刷書籍傳播文化知識。所以唐朝文盲多,沒有多少讀書人。宋朝的印刷術廣泛用于傳播知識,推廣文化。所以宋時的中國人讀書更容易。所以文盲相對少。宋人自豪的說:“宋三百年間,鋟板成市,板本布滿天下,而中秘所儲,莫不家藏而人有。無漢以前耳受之艱,無唐以前手抄之勤。讀書者事半而功倍,何其幸也?!碧瞥欠菍W習型社會,宋朝是學習型社會。 “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薄胺步褶r(nóng)、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彼螘r的中國人比唐時的中國人更有文化、更有教養(yǎng)、更有內(nèi)涵、更有情趣。更幽雅、更浪漫、更幽默、更愛國。用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的話說:“1*世紀的中國人似乎比其先人更善感、更浪漫。1*世紀的中國人也顯示了某種好奇心和擴大了視野,這又是前幾個世紀中看不到的。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會使唐代祖先感到驚異。由于其謙虛有禮,富有幽默感,以及其社交的生活趣味和交談藝術,他們成了中吉印通明所曾經(jīng)產(chǎn)生出的最精巧和最有教養(yǎng)的人格類型。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歷史中,我們得到的一般印象是:他們能自然而然的自我約束,而且其生活中充滿了歡樂與魅力?!?/p>
唐與宋最大的差距是文明的差距、文明力量的差距。盛唐雖大,卻保持著“李唐承襲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全國重心本在西北一隅,當唐代中國極盛之時,已不能不于東北方面采維持現(xiàn)狀之消極政略?!蹦纤坞m小,卻奠定了“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為領導的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點?!碧瓢阎袊饾u的變成蠻夷,宋把蠻夷逐漸的變成中國。唐朝還沒到一半就已經(jīng)讓西域、河北、隴右、山東等等這些本是中國傳統(tǒng)文明固有的領土統(tǒng)統(tǒng)的蠻夷化。宋朝始終以強大的文明力量君臨天下,以經(jīng)濟、文化、政治、科技、藝術、工藝等綜合國力,侵略著周遍蠻夷。遼國、女真、西夏、吐蕃、回鶻、大理、高麗、日本等等無不被宋朝文明所征服。蒙古人留給中國的廣大疆域就是被宋朝文明所征服的代價。
宋朝礦產(chǎn)業(yè)、制瓷業(yè)、紡織業(yè)、造船業(yè)、造紙業(yè)、印刷業(yè)、軍工業(yè)、金融業(yè)、飲食業(yè)、種茶業(yè)、制糖業(yè)、釀酒業(yè)、建筑業(yè)、制鹽業(yè)、文化產(chǎn)業(yè)、娛樂產(chǎn)業(yè)等等無一不遠遠領先于唐朝。唐朝很多地方和宋朝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止是相差一倍、幾倍,而是十幾倍,甚至是百倍、千倍。宋朝是一個革命的時代,是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是一個大爆炸的時代?!颁撹F革命”、“燃料革命”、“印刷革命”、“城市革命”、“農(nóng)業(yè)革命”、“商業(yè)革命”、“金融革命”、“瓷器革命”等等,何為革命?革命是創(chuàng)新,革命是巨變,革命是質(zhì)變。唐朝與宋朝的差距不只是量的差距而是質(zhì)的差距。日本文史家內(nèi)藤湖南認為:“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碧瞥c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古代與近代的差距。
宋朝最遭人詬病的是軍事的羸弱,不僅未能像漢唐一樣在草原上大展雄風,而且連本屬于漢地的幽云十六州都未收回,北宋時和契丹簽訂“澶淵之盟”,最后被金國所滅;南宋則更加屈辱,先是向金稱臣,后被蒙古所滅。所以,宋朝歷來被認為是積貧積弱的一個朝代,喪權辱國的一個朝代,因而也被人認為是令人感到屈辱的一個朝代。
紅色部分為南宋最大疆域
從表面現(xiàn)象來看確實如此。但如果深入分析當時的實際情況,則會發(fā)現(xiàn):其實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朝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兵役制度,宋軍可以稱之為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常備雇傭軍,且待遇極為優(yōu)厚(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今日的美軍),當時也只有宋朝有實力實行募兵制。其中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舉措就是“荒年募兵”,每當一地鬧災荒百姓生存不下去時,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懊磕家蝗耍⒓炊嘁槐?,而山野則少一賊?!币蝗水敱?,則全家溫飽無虞。宋代農(nóng)民起義較少且規(guī)模都不大,荒年募兵功不可沒!宋朝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雖然因為承平日久,不免文恬武嬉,但在外患的壓力下,宋朝一直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宋代的軍事訓練、武器裝備水平都是一流的。在統(tǒng)一中土之戰(zhàn)中北宋軍隊表現(xiàn)出的勢如破竹的強大戰(zhàn)斗力令人刮目相看。南宋初年,在戰(zhàn)火中淬煉出來的宋軍愈戰(zhàn)愈強,打得不可一世的金軍節(jié)節(jié)敗退,并發(fā)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膽寒之聲。宋史專家朱瑞熙先生在新修訂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宋朝”條目中,修正了以往強調(diào)宋朝對遼金等國處于劣勢地位的說法,認為北宋與遼朝長期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tài),尤其是“澶淵之盟”以后。南宋與金朝,除宋高宗統(tǒng)治的前1*年外,在“紹興和議”之后的長時期內(nèi),雙方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南宋后期,蒙古軍南下攻宋,南宋在長達4*年的時間里對蒙元這一勁敵雖處于劣勢地位,但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而蒙古的崛起是世界歷史的一個“異數(shù)”,對當時所有的國家來說,蒙古都是“千年未有之強敵”,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蒙古軍征服世界遇到的最強勁對手就是南宋!
不信各位可以比較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
蒙古征服西遼用了1年;
蒙古征服花刺子模用了1年半;
蒙古征服羅斯聯(lián)盟(今俄羅斯)用了*年;
蒙古征服波斯和阿拔斯王朝用了8年;
蒙古征服西夏用了10年;
蒙古征服金朝用了22年;
而蒙古徹底打敗人們印象中所謂文弱的南宋居然用了4*年! 而且這也是蒙古軍最大規(guī)模的調(diào)兵遣將,以舉國之兵進攻一國,還要通過迂回包抄(滅亡大理后形成兩面夾擊)、多年苦戰(zhàn)之后才艱難取得勝利,這在蒙古征服史上是僅有的一次。更令蒙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大汗(蒙哥)也在南宋的釣魚城下受傷殞命,南宋成為蒙古人最難啃的一塊骨頭。“積弱”之說,難以成立。
專家們詬病為「軍事軟弱」的宋朝,對外戰(zhàn)爭(交戰(zhàn)規(guī)模萬人以上,不包括統(tǒng)一戰(zhàn)爭和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勝率超過了*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zhàn)爭中勝少負多。(本人看了《新唐書》《舊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西夏書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xù)資治通鑒》《宋會要輯稿》等書籍統(tǒng)計出來的,能力有限,或有錯漏,但*0%是沒問題的。)
說到《澶淵之盟》,大家感覺就跟提《南京條約》差不多。
《澶淵之盟》的內(nèi)容大體上有這么兩條: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以后,誰家的皇帝年紀大,誰家皇帝就是哥哥。
二、宋每年向遼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mào)易。
第一條,今天看,這不但不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吉印通國憲章》宗旨的。
第二條,今天大家罵條約不平等,主要原因應該是這第二條,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想想:十萬兩白銀是個什么概念,大宋的歲入,是一億兩,打宋遼戰(zhàn)爭,每年軍費是五千萬兩!
關鍵在于第二條的第二款,兩國開始自由貿(mào)易。
這“歲幣+自由貿(mào)易”可太厲害了。
遼國除了賣羊賣馬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產(chǎn)品可以輸出給宋,而宋的每一種商品都是遼需要的。開始遼還賣一些馬,后來發(fā)現(xiàn)大宋的騎兵越來越多,就不敢再賣馬了,蕭太后下令誰出口馬,殺誰全家,結果,邊境貿(mào)易從一開始就變成一邊倒的對宋貿(mào)易巨額逆差。大遼收的歲幣,到年底全被大宋賺的干干凈凈,每年還倒賠。
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歲幣更像今天中央支援邊疆建設的財政補貼。
大遼不懂經(jīng)濟,后來就干脆不發(fā)行貨幣了,反正發(fā)行出來,也沒老百姓認,即使大遼皇帝本人也覺得只有大宋的錢才是真正的錢。
要了大遼老命的貨幣戰(zhàn)爭,就這么悄無聲息的開始了。(個人認為,這招才是最狠毒的。)
結果是,一百年雙方無戰(zhàn)事,大遼的財富通過貨幣戰(zhàn)爭,源源不斷輸入大宋。大宋的先進文化傳播滲透進了大遼的每一個毛孔。
金滅遼,大宋跟金打了一下,發(fā)現(xiàn)也打不過金,就跑到南方繼續(xù)與金玩貨幣戰(zhàn)爭,大金不知是計,接受了“歲幣+自由貿(mào)易”的游戲規(guī)則,也放棄了貨幣發(fā)行權,全國繼續(xù)使用大宋的貨幣,結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虛得不行了。
今天的古代錢幣收藏界,很難找到遼和金的銅錢,反倒是宋的銅錢既質(zhì)量好,又款式多,數(shù)量多的比清代的還便宜,就是這場曠日持久三百年的貨幣戰(zhàn)爭的遺跡。蒙古滅金后南侵,大宋的群臣拒絕議和,非要PK蒙古,結果,漢族的歷史從此走入黑暗。
其實歷史上蒙古人最初是想跟大宋繼續(xù)“歲幣+貿(mào)易”游戲的,只不過價碼要的比金高了,價碼再高,它也是要用大宋鑄的幣,可惜?。。。?/p>
宋朝通過鑄幣,實際掌握了北方的財政權。北方的原材料與勞動剩余價值,通過自由貿(mào)易和使用南方的鑄幣,源源不斷的輸入南方,換回南方的商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壯觀的南北貨幣戰(zhàn)爭,持續(xù)了整個遼、金與宋對峙的三百年歷史。 宋亡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癥結在于“家天下”的政體本身。盡管趙匡胤以其超人的智慧設計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但他卻無法保證自己的子孫能和自己一樣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能夠和自己—樣勤國是,勵精圖治。綜觀兩宋驚人相似的滅亡,無不與他的不肖子孫道德淪喪和戰(zhàn)略失誤有關。
道德淪喪。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王朝和國家的衰亡都從道德淪喪開始,兩宋也不例外。由于北宋歷經(jīng)了政治上從積極改革到意氣用事再到私欲橫行,軍事上從求勝心切到戰(zhàn)而不利再到一味求和,文化上從寬厚仁和到故步自封再到寡廉鮮恥,最終無可奈何走向衰亡的過程。而到了南宋,連改革的勇氣都沒有了(南宋諸君,除了宋高宗,大都平庸),守著半壁江山在主戰(zhàn)還是主和的爭論中逐漸走向荒淫無恥、腐化墮落。而這一切問題的出現(xiàn),都指向于當權者的道德淪喪。支撐有宋一代精神脊梁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和“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的“士人風骨”。這種風骨,在北宋表現(xiàn)為蘇軾筆下的“浩然之氣”:“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泣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在南宋表現(xiàn)為文天祥筆下的“天地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然而到了北宋和南宋末期,擁有“士人風骨”的社會精英,幾乎全部被排斥在了權力核心之外。當朝君臣尤其是士大夫的無恥,造成“亂自上作”,“敗自下生”,“社會灰化”,統(tǒng)治面臨崩潰的邊緣。蔡京之流之于宋徽宗,賈似道之流之于宋度宗,將人世間驕奢淫逸、荒唐無恥之事發(fā)揮到了極至。宋徽宗身為一國之君居然夜出狎妓,賈似道身為宰相卻把斗蟋蟀當成軍國重事,說明這個王朝道德淪喪到了何種程度! 而兩宋的悲劇在于,當朝君臣的無恥造成了兩宋的滅亡,而在野的社會精英卻成為抗敵救亡的中堅力量(那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頁。宋朝是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輩出的時代,而中國歷史上兩次漢奸高潮出現(xiàn)在明末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但是最終無力回天。
戰(zhàn)略失誤。北宋滅亡,直接誘因是聯(lián)金滅遼;南宋滅亡,直接誘因是聯(lián)蒙滅金。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前門驅狼,后門引虎,遭受更加慘痛的劫難。唇亡齒寒的道理宋人不是不懂,然而當權者的鼠目寸光導致了戰(zhàn)略上的極大被動。每一次宋人都低估了新崛起的野蠻民族的力量。遼與宋有世仇,但澶淵之盟后,宋朝以自身強大的“軟實力”逐漸使之“漢化”,換來了長達百年的相對和平局面。但是聯(lián)金滅遼卻使野蠻的金人在吉印通作戰(zhàn)中摸清了北宋的虛實,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更發(fā)現(xiàn)這是進攻中原的絕佳“跳板”,結果一鼓作氣,長驅直入,導致北宋滅亡。蒙古崛起后,南宋統(tǒng)治者居然未能“吃一塹長一智”,吉印通蒙古攻打已經(jīng)漢化的金朝。盡管金哀宗遣使宋廷,指出“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齒寒,必然之理也?!?但南宋君臣一意孤行毫不理會。結果滅金之后才發(fā)現(xiàn),蒙古虎遠甚于金國狼。倘若南宋君臣能看清形勢,暫時擱置仇恨,制定有遠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助金國抵御蒙古,待機而動,則局面可能大不相同。以南宋強大的經(jīng)濟和科技實力援金,估計金國可再多支撐10 年,加上金國本就能抵抗的22年,南宋有*0多年的時間來以備強敵??上纤螆猿致?lián)蒙滅金,在加速金國滅亡的同時也加速了自己的滅亡。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與蒙古進入全面戰(zhàn)爭狀態(tài)后,南宋居然沒有在全國實行“緊急狀態(tài)”,更沒有全民皆兵,依舊在按部就班地發(fā)展經(jīng)濟,享受文治的成果。也許南宋朝廷這樣做確實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犧牲(南宋亡后人口約為戰(zhàn)前*4%,而金亡后人口只有戰(zhàn)前的11%左右),但是亡國之痛和由此導致的中吉印通明的巨大倒退卻令人扼腕嘆息。
這就是大宋,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也最令人痛心的充滿枯澀記憶與回味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