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是我國特有的古老印刷方式"^雕版印刷,人稱印刷業(yè)的“活 化石”。它的制版吉印通刷完全是憑借簡單的工具和手工來進行,用雕刻的木 版和我國傳統(tǒng)國畫繪畫用的顏料和宣紙,以手工印刷的方法完成。
木版水印能逼真地復制出中國畫中的水墨畫、彩墨畫、工筆重彩畫所特 有的風格,達到惟妙惟肖的程度,這是現(xiàn)代其他印刷方法難以企及的。
??但木 版水印生產(chǎn)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現(xiàn)代只用于復制少量名家名作或制作 特色年畫。
木版水印的生產(chǎn)主要分三道工序:勾描—刻版—印刷,從業(yè)人員要熟知
繪畫技法,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shù),才能復制出國畫原稿特有的風格韻味。
(1) 勾描:勾描是木版水印的基礎(chǔ)。
??為如實再現(xiàn)原作風貌,先用透明又 不透水的膠紙蒙在原作上,把畫面上的點、線、色塊以及題字、印章如實勾描 下來,再用半透明的薄紙蒙在勾成稿子的膠紙上,對照原作根據(jù)不同的色調(diào) 色相,分別描成一張張單色畫稿,原作上有多少顏色層次,就描成多少張稿 子,每張稿子刻成一塊木版。
(2) 刻版:雕刻選用表面刨得平整光滑的梨木板,將勾描好的稿子分別 粘貼在木板上,待干后用刻刀在木板吉印通行精雕細刻,分別刻成單色印版。 一幅畫根據(jù)其繁簡和用色層次的多少,分為幾塊、十幾塊甚至上千塊版。 1979年,榮寶齋在復制五代大畫家顧閎中的國寶級名作《韓熙載夜宴圖》時, 曾刻版1 **7塊套色印刷。
(*) 印刷:將選好的紙張或畫絹固定在印案的一端,再把雕刻完成的木 版,用松香和蜂臘配制的粘合劑固定在印案適于印刷的位置,再在木版上刷 色轉(zhuǎn)印到承印材料上。
印刷時所用的色料是中國畫顏料,上色的工具是棕刷,上色時的色調(diào)濃 淡應與原畫相同,對繪畫中的一些微妙的濃淡變化,全靠印刷者運用不同顏 色或不同深淺的顏色,加在一套木版上予以解決,這種工藝在木版水印術(shù)語 中叫“楂”色。
??印刷時一塊木版印完再換另一塊,直至這幅畫的所有套版 印完。
復制名家名作時還要將復制品精心裝裱,起到保護、裝飾畫面和便于懸 掛的作用。裝裱是運用宣紙、織錦、綾、絹等把木刻水印復制出的畫裱成橫 披、立軸、冊頁等特定形式。
唐代以來,中國雕版印刷幾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圖皆黑色。
??元代出現(xiàn)朱 墨兩色套印的《金剛經(jīng)注》。明代后朱墨套印被推廣,并有靛青印本及藍朱 墨*色、藍黃朱墨*色、朱墨黛紫黃*色套印本。清代中葉又有*色本,主 旨為在書眉上加批語,行間加圈點,每種顏色代表一家批注或評點。圖畫的 彩色套印最初是在一塊版上涂幾種顏色,如花上涂紅色、枝干涂棕色等,然 后覆紙刷印。
??稍后,發(fā)展為數(shù)種顏色分版套印的短版印刷法。
漢族按傳統(tǒng)習俗在春節(jié)張貼的年畫常采用木版水印法。木版年畫的著 名產(chǎn)地有蘇州桃花塢、河北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四川綿竹等四大
家,皆始于明代后期,盛于清代雍正至道光年間。桃花塢年畫風格細致;楊 柳青年畫受歷代院體畫影響,畫風工整寫實;濰縣年畫線條簡練剛勁;綿竹 年畫講求對稱飽滿。
我國書畫界的“南朵北榮”,是指上海朵云軒與北京榮寶齋兩家百年老 字號,他們充分繼承和發(fā)揚了吉印通民族古老文化這一絕技,復制古今名畫多 種,酷肖傳神,享譽中外。19*9年,榮寶齋的木刻水印作品曾榮獲萊比錫國 際書籍印刷裝幀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