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中性筆賣出**元高價,文具怎能成“刺客”?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忙著給孩子采購新學期“學習裝備”,卻發(fā)現(xiàn)文具已經悄然“奢侈化”。過去幾元錢就能買到的鉛筆、中性筆,現(xiàn)在動輒幾十元、上百元。“一支中性筆賣**元”“文具為什么越來越貴”等話題備受關注。許多家長表示,這些“花哨”“高價”文具確實很容易俘獲學生,但也讓家長錢包“很受傷”,甚至成為“文具刺客”。(據9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
開學季琳瑯滿目的文具中潛伏著“文具刺客”(來源:《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賈璇 攝)
文具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就是平價消費品,再貴也貴不到哪兒去,畢竟,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每學期都要用,太貴了也用不起。一支筆十幾塊已經算是高檔,電商平臺上,9.9一盒的中性筆隨處可見。所以,當家長們紛紛在社交平臺上抱怨文具價格昂貴時,很多人都覺得,是不是買錯了地方,沒有“貨比三家”。
很多媒體隨即對校園周邊、大型商超的文具店進行了探訪,事實是,高價文具的確不少,但并不是絕對主流,平價的文具也是可以買得到的。但是,不少文具店會將價高而花哨的文具,加上各種耀眼的標簽,放在最顯著的推薦位。有的是人氣動漫聯(lián)名款,有的自帶卡通玩偶,有的還能播放幻燈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那些平價、樸實的文具,頓時就顯得“不香了”。孩子一鬧著想要,家長就容易服軟,于是“開學預算”就水漲船高。
商家往往會將比較貴的文具放在C位推薦(來源:《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賈璇 攝)
比起撲面而來的高價推薦,更讓家長苦惱的是文具店標價的混亂和隱蔽。由于商品種類眾多,不是每個商品都有明確的價簽,很多時候都是筆放一堆,本子放一堆,價簽也貼一堆。有些家長是在結賬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拿到了特別貴的文具,但是孩子就在身邊眼巴巴看著,也不好意思不買,頗有被“文具刺客”刺傷之感。
功能豐富、五花八門的文具,看上去特別酷炫,但實用性并不強。不少學校的老師都會叮囑家長,不要給孩子購買過于花哨的文具,因為這些“玩具化”的文具,不但價格過高,容易引發(fā)孩子之間無謂的攀比炫耀,還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沉迷于玩文具而無心學習。更有一些文具,附加了各種可拆卸配件,容易造成低年級孩子誤吞,埋下了不必要的風險隱患。
文具出現(xiàn)“玩具化”“奢侈化”的現(xiàn)象,其本質依然是教育內卷。家長總是什么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廠商和經銷商就利用了這種心態(tài),把原本簡單的文具越搞越復雜,越做越昂貴,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益處。文具說到底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使用的,只要簡單好用,安全環(huán)保就行,正處于價值觀成長期的孩子,不應該總是去比誰的筆是進口的,誰的筆更花哨、更貴,而應該比比誰用筆寫出來的字更端正好看,解出來的題更快速準確,畫出來的畫更栩栩如生。
要遏制這一現(xiàn)象,需要家長加強定力,理性消費,不能在這方面太縱容孩子,多跟孩子交流文具的實際用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更需要監(jiān)管部門正告生產和經營企業(yè),摒棄華而不實的營銷噱頭,過分夸大的虛假宣傳,多售賣、推薦平價實用的文具,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并且,加強日常巡查,確保文具明碼標價,消費合理透明,不能讓文具成為“刺客”,要讓它們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
(來源:極目新聞)